我们在开发产品中选用了CC8531作为无线音频双向传输方案,希望能做到10米的传输距离,也仔细研究过Ti的AN089(Real World Range Testing Using CC85xx)。为了降低成本,没有使用外部的PA/LNA,这几天拿到做好的板子做了初步的测试,发现要做到稳定音频传输的话,USB dongle到接收模块的距离最多也就是在3-4米,用手机上的Wifi分析仪软件看了一下wifi环境,因为是在办公区,的确比较糟糕,有十好几个SSID分布在整个2.4G ISM频段。尝试过PPWC修改一些参数的组合,例如带宽5/2M、protocol version A/B、禁用一些相对糟糕的频点、time slot period、音频编码PCM/SLAC等等,并未观察到特别明显的改善,而且我们一直把8531的输出功率调到5dbm。我们USB dongle侧的RF端是用的MURATA的集成BALUN和SMA座子,外接天线是普通的5cm的,标称增益大概2db,设备侧作为slave,RF端也是用MURATA的集成BALUN,配合Ti推荐的PCB天线设计(按照文档SWRU120C),PCB是4层板,1.6mm厚,样板的PCB天线的各个形状尺寸我们实际粗测了一下,和Ti文档应该没有明显差异。
问题如下:
1,Ti是否有推荐的基准评估版可以用来做比较?我看网站上是推荐PurePath Wireless Headset Development Kit,但是这个是带CC2590的。
2,在这种Wifi比较密集的情况下,是否有效提高传输距离的途径只能通过加PA来加大发射功率以压制外部的Wifi信号的干扰?
3,是否可以用Purepath Wireless Commander来帮助优化传输距离?
谢谢。
Walter Wang:
回复 Viki Shi:
Thanks, Viki.
再追问一下,CC8531+CC2592的参考设计在射频这一块建议参考哪一个评估版?是CC2530+CC2592 reference design还是CC2538+CC2592 reference design? 据我所知CC8531芯片在RF这一块应该是和CC2530/CC2538基本一样的,可是CC2530/CC2538+CC2592两个设计里面到天线部分的滤波和匹配网络在电感电容的取值上是有差异的,不知该参考哪一个?
Viki Shi:
回复 Walter Wang:
建议参考www.ti.com/…/CC85XX-CC2590-DIV-RD
Walter Wang:
回复 Viki Shi:
也就是说参考www.ti.com/…/CC85XX-CC2590-DIV-RD,然后把2590替换成2592就可以了是吧?但是这两个PA管脚不兼容啊,而且我们也不需要ANT diversity.
Viki Shi:
回复 Walter Wang:
是有不一样,所以不能百分百复制,对比下两者的手册,进行差别化设计。两个芯片的control logic是一致的
Walter Wang:
回复 Viki Shi:
好的,多谢.